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老人替人扫墓70多年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老人替人扫墓70多年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70岁以上的老人不上坟的建议是基于对他们的身体安全和情感承受能力的考虑。
首先,从身体安全的角度来看,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特别是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在崎岖的山路上跌倒受伤。深山老林中的墓地,虽然环境清幽,但道路崎岖,湿气重,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的环境增加了跌倒的风险,一旦发生意外,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其次,从情感承受能力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可能更难以承受悲伤和哀思的压力。对于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的去世,家族成员可能会想要通过亲自上坟来表达哀思和尊重。然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情感承受能力可能已经不如年轻时那么强,过度的悲伤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不上坟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他们身体安全和情感健康的考虑。
如果老人坚持要上坟,家人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情感承受能力,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安排年轻人代替他们前往,同时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哀思和尊重,比如在家中举行纪念仪式等。
总的来说,尽管传统文化中强调对祖先的尊重和祭拜,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坟。如果老人身体状况允许且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可以适当地参与上坟活动;如果存在安全隐患或情感负担过重的情况,则应适当调整祭拜方式,确保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人到七十不上坟,虽然不是硬性规定,但一般儿女都会拿这句话来劝说自己年龄大的父母不要去上坟,同样也是用心良苦。
一.为什么要给祖先上坟?
在过去,老人去世之后,往往采取的方式还是土葬。土葬的地点一般选在偏僻的深山中,靠山靠水,意味着风水好。
而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孝文化”,强调家族之间的连接,百善孝为先。
因此,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对于祖先的认知都是感激和崇敬的,哪怕他们已经离开人世了,也依然没有忘记对于他们的怀念和祭奠。
到了每年清明节或者除夕前后,一家人都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给他们扫墓上坟,祈求祖先的保佑。
这样的习俗一代传一代,一直保留至今。
而不少人的父母年龄也比较大了,甚至都已经70岁以上了,在他们的眼里,觉得只要自己还能走动,那么就应该亲自去到墓地跪拜祖先,而不应该只是由子女代劳。
在这些老人们的眼里,上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是自己虔诚的表现,应该身体力行。
二.为什么会有“人到七十不上坟”的说法呢?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也是从这些年龄大的老人角度出发提出来的。
1.身体方面,对于老人来说,长途跋涉去上坟,有点吃不消
大部分坟地都在深山远林里,往往去一趟墓地的话,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先是要坐不少时间的车。
有些老人身体不好,还会出现晕车的情况,结果弄得自己是极其的难受。下车后,上山的路需要自己来走,有的时候山路还很陡,等人走上去以后,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其实这些对于老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上完一趟坟,很多老人回来后好几天动弹不得。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节的时候,我和父亲去山里给爷爷上坟,72岁的奶奶非要跟着去,我和父亲都极力劝说让她不要去,可奶奶却非不听。
那一次我们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奶奶在车上吐了三次,看着她痛苦的样子,我们都很心疼。
下车后,接着又是一个小时的山路,我们只能牵着她前行。走一截,要歇一截,她气喘吁吁。
这一趟上坟回来,后来奶奶的身体明显比以前差多了,医生也说是过度消耗了体力,还把父亲和我说了一顿,责备我们在明知道奶奶年龄大的情况下,还带着她这样奔波。
2.心理方面,容易触景生情,让老人心情变得沮丧
年龄大的老人去上坟,到了坟地,面对着先人,这让老人们难免会想到曾经与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中自然也会徒增伤感之情。
而尤其是自己也到了七十岁这样的年龄,或许会感觉到生命短暂,自己有一天难免也会这样,这种情绪会牵动着老人的心,让她们开心不起来。
毕竟面对死亡,人都是有着天生的畏惧之情的。
触景生境,难免会伤心过度,这也会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和心理。
3.环境方面,墓地阴气重,很多老人受不了
也有这样的说法,说上坟的时候,往往墓地的坟墓是一个又一个,阴气比较重。人到了这样的环境里,心情会比较压抑,也不能大声说话或欢笑,整个环境给人一种寒冷和潮湿的感觉。
在这样环境的笼罩下,整个人都是绷紧的状态,很难放松下来。
很多老人上坟回来,大病一场,其实和这个环境也有关系。
当然了,并非说人到了70岁之后,就一定不能上坟的,也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如果有些老人觉得自己身体非常不错,或者上坟的地点离家也比较近,这评估对于老人的身体没有多大影响之下,那么也可以满足老人的要求,带着他一起去上坟。
毕竟老人到了这样的一把年纪,如果因为上坟的原因,导致他们不开心或生气,留有遗憾,那么也是得不偿失的。
三.如果老人不去墓地上坟,那么有没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其实上坟的目的,就是表达后人对先人的一种怀念和感激,而去墓地上坟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
如今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真正去墓地上班的人是越来越少。
比如说像南方的家庭,到了除夕的时候,往往就没有选择去墓地上坟了,更多的是,在夜晚的时候,吃年夜饭之前,在家门口烧一些纸钱,来表达对于先人的怀念。这样的方法也很简单,也能够表达自己的孝意。
如果家里面有老人年龄比较大,那么,最好能够劝说他们留在家里面,不要去墓地上坟,年龄大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他们的感受,尽量让他们虽然没有去,也会有参与其中的感觉。
那么作为子女,我们可以再上坟前,去和老人做一些沟通,主动的询问购买哪些东西,以及注意的事项。
愿对于老人来说,也会有被需要的感觉。
上坟结束以后,也把上坟的具体情况和老人分享一下,让老人们指点一下,一般老人都比较喜欢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自己要懂得更多一些,而你们跟他说这样的情况,也是对于他们的尊重。
一通沟通交流下来,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没有参与了,这样也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
对于农村都说“七十不上坟”这样的说法,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到此,大家对老人替人扫墓70多年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老人替人扫墓70多年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